一起见证新中国创造的健康奇迹 人均预期寿命翻倍增长
健康是全球共有的追求,新中国七十五年间实现了人民健康保障的巨大进步。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长至2023年的78.6岁,几乎翻了两番;国家的健康战略也由“以治病为中心”转变为“以人民健康为中心”,一个惠及十四亿人口的健康中国愿景正逐步成为现实。
位于上海浦东祝桥镇的赤脚医生陈列馆,由王桂珍自费创建,她是被称作“中国赤脚医生第一人”的人物。馆内展示着王桂珍当年使用的药箱,装满了简易医疗器械和药品,她曾以此为工具,服务着周围约两千名村民的健康需求。
新中国初期,类似王桂珍的赤脚医生们在农村医药资源匮乏的情况下,坚守岗位,守护乡邻。王桂珍逝世后,她的老友邵文福在国庆期间重访陈列馆,回忆那段青春与奉献并存的日子。邵文福,78岁,与王桂珍一同参与了六十年代的上海首期赤脚医生培训。他们背着药箱,穿行于田野之间,赢得了“赤脚医生”这一饱含民众深情的美誉。邵文福回忆起紧急运送流脑病患的情景,强调了赤脚医生在百姓心中的不可磨灭的地位。
1974年,王桂珍作为150万中国赤脚医生的代表出席世界卫生大会,中国独特的基层医疗模式得到了国际上的高度评价。王桂珍的发言概括了赤脚医生的精神:“心中装着人民,肩上担着药箱,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”。
随着时间推移,王桂珍遗留的证件记录了基层医疗的发展轨迹。现在,祝桥镇江镇社区的居民享受到了“小病不离家”的便利,高级医疗检查在家门口即可完成。年轻全科医生顾超继承前辈遗志,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守护村民健康,他是众多从上海健康医学院走出的青年医生之一,这所学院为基层医疗机构输送了大量人才。
我国拥有近五百万基层卫生健康工作者,包括一百一十万乡村医生,他们共同编织成一张庞大的医疗服务网络,实现了从“因病致贫”到“就近就医”的转变。全国已有超过百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,承担了过半的诊疗量。同时,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,更多优质医疗资源正向基层下沉,预计到明年年底,该体系将覆盖九成以上的县域。
远程医疗服务已触及所有市县,并不断向社区和乡村拓展,大部分卫生院与上级医院建立了远程协作关系。从治疗疾病到预防疾病的转变,健康中国战略正从根基上强化国民健康保障体系,确保人民享有更加坚实的健康福祉。
免责声明:本文章由会员“极目新闻”发布如果文章侵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,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