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见,老佩
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(记者岳冉冉、郁思辉)58岁的佩尔森第二次退役,他把乒乓球执教生涯告别战留在了北京。
当弟子莫雷高德3:4输给向鹏时,老佩的眼神中有一丝失落,但他很快调整情绪,面对过来握手的向鹏,佩尔森微笑着边伸手,边翘起大拇指。
这场比赛,值得佩尔森点赞。
10月4日,瑞典队教练佩尔森(左)在比赛间隙指导特鲁斯·莫雷高德。新华社记者 陶希夷 摄
10月4日晚,2024年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(WTT)中国大满贯赛男单1/4决赛,向鹏对阵莫雷高德。这场比赛前,巴西人雨果与丹麦人林德被马龙和林诗栋击败,外协会中只剩小莫一人冲击四强。
本场比赛,莫雷高德与向鹏打满七局,激烈的场面让观众直呼过瘾。前六局,两人战成3:3,特别是第四局,两人打出20:18的超高分,不少观众紧张地抱头站起了身。决胜局,小莫5:11败北,最终无缘四强。
比赛结束,观众把掌声送给了向鹏。现场提问环节,聚光灯打在了向鹏身上,璀璨耀眼。在角落暗处,小莫默默地收拾行李,佩尔森慢慢站起,他拿着水,仰着头,环顾着四面看台,像是在与观众告别。
10月4日,瑞典队教练佩尔森在比赛后凝神远望。新华社记者 陶希夷 摄
突然,还在情绪中的佩尔森被现场DJ吓了一跳:“今天是瑞典主帅佩尔森执教生涯最后一场球,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位乒坛传奇人物……”
佩尔森一怔,随即开始享受潮水般的掌声。他打开随身背的大包,把准备好的小礼物扔向看台,其中有瑞典队的照片和纪念品。
主持人把佩尔森请上台:“这是您执教的最后一场比赛,有什么想与观众分享的?”
10月4日,瑞典队教练佩尔森在比赛后接受采访时向观众致意。新华社记者 陶希夷 摄
佩尔森顿了顿,说:“中国对我来说是个特别的地方,我第一次到中国是在1981年,那时我还是个孩子,来中国训练。我在中国学到了很多,比如‘打乒乓球没有捷径可言’。我跟很多代的中国选手都交过手,比如刘国梁、马龙,太多太多了。我在中国的每次经历都很难忘……”佩尔森的声音略带颤抖。
确实,作为球员,佩尔森的成就令人瞩目:七次参加奥运会;巅峰时期数次夺得男团、男单世界冠军;北京奥运会时,42岁的他还打进男单四强。
佩尔森在1991年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男子单打冠军。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(1992年7月26日发)
现场再次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。
佩尔森接着说:“很高兴在这里遇到你们,看到那么好的氛围,让我都想上场比赛了,只可惜对我来说太晚了。希望我们今后有缘再见。谢谢。”佩尔森用中文的“谢谢”完成了即兴演讲。
全场再次掌声雷动。
佩尔森离场时,看台上不少观众伸出手和他相握,他一一满足,并把背包中最后的照片一张张发给大家。
10月4日,瑞典队教练佩尔森(右)与现场球迷互动。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
佩尔森关注中国队,甚至是相关电影。去年他观看了《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》,其中有瓦尔德内尔说中文的一幕,佩尔森开玩笑说:“老瓦如果会说中文,我也会。”
除了是优秀的球员,佩尔森更是一位成功的教练。
2019年,佩尔森开始担任瑞典男队教练,2020年升任男队主帅。这期间,他带领球队重返国际乒坛强队行列,并带出法尔克、莫雷高德、卡尔伯格等高手,帮助瑞典队夺得休斯敦世乒赛男双冠军。
佩尔森和他的得意门生们。新华社记者肖艺九 摄
在今年巴黎奥运会上,佩尔森更是带领瑞典队夺得男单、男团两块银牌。“看见中瑞两队在(奥运会)最大的舞台再次相遇,我感觉一切又回到了从前,而我从未离开。”
佩尔森为弟子自豪,他说与队员相处更像“父子”:“我们几乎每天在一块,一起训练,一起参赛,有时也会起争执,孩子们闹脾气、有情绪,这都很正常,我很享受我们在一起的时光。”
佩尔森与帆布包合影。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
确如佩尔森所言,在WTT中国大满贯期间,瑞典队都是一家子整整齐齐参加活动。球迷见面会上,有位球迷送给佩尔森一个帆布袋,上面印着他年轻时和队友们在埃菲尔铁塔下的合影。
这份礼物让佩尔森惊喜,他请摄影记者帮他与布袋合影。在之后的签名环节,他始终把布袋压在手下,谁也不准触碰。
9月30日,瑞典乒乓球名将佩尔森向球迷挥手致意。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
记者抓拍了一张佩尔森挥手的照片,他布满老茧的掌心格外显眼。巴黎奥运会后,深感疲惫的佩尔森决定不再与瑞典乒协续约,他选择在北京结束教练生涯。
“我想多和家人朋友们待在一起,我希望继续做与乒乓球相关的事,因为乒乓球贯穿了我的人生。”
免责声明:本文章由会员“极目新闻”发布如果文章侵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,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